10月2日中午,信息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党支委研习营第六期在院办209举行,辅导员陈孝禹老师、各本科生党支部党务骨干、本科生党支部联席会成员参与研习活动。
本科生党支部联席会杨涛播报近期时事热点和新闻动态。出版学本科生党支部围绕“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三个主题领学本期研习营。
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
陈嘉颖对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的两次重要讲话进行解读,重温习近平主席首访联合国发出的有关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守护和平、瞭望发展的中国声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聚焦三大主题,强调四点启示,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同舟共济。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檀湘琦阐释了抗疫斗争取得的重要启示,并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冯卓婧回顾了抗战过程,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渊源,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抗战精神、爱国主义、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重要论述。
专题学习后,各支部与会成员对本次研习内容进行讨论。图书馆学本科生党支部贾宇婷结合志愿服务经历,讲述了她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决心践行“使命在我,奋斗有我”的伟大誓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党支部裴希思考联合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发挥积极作用。档案学本科生党支部辛子倩从文化、科技角度,对中日两国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理解。
最后,陈孝禹老师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陈老师提到,本期研习营领学党支部对领学内容理解透彻,各领学党支部应做到内容严肃、形式多样,重点突出。陈老师建议同学们从实际出发分享个人理解并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研习所学知识,推动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发言摘编
图书馆学本科生党支部 贾宇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到,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其中这五个精神都值得我们细细去思考。我本人是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展的志愿者讲解员。这二十个字是每一个志愿者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牢记的。在讲解过程中看着那些实物,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都让我无比感慨这一场抗疫的持久与取得胜利的不易。
作为青马班成员,我有幸参与了10月1日迎国庆升旗仪式,见到了博士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等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如何扎根祖国大地,培养国际视野。我也必将在未来学习中全面践行“使命在我、奋斗有我”的伟大誓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党支部 裴希: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重要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特别是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时代,联合国致力于消除狭隘的民族主义,力图用世界主义来消解民族主义的消极因素,培养具有世界主义胸怀的世界公民,倡导民族和解,追求世界大同。然而目前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驱动,欧美国家开始淡化和弱化多边主义,更加强调国内优先,从而可能减少对联合国的多边机构支持。
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中国从没有放弃对和平的向往与维护。在诸如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内战等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中国向来主张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彼此分歧,反对外来势力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也是国际正义的坚定捍卫者,国际上一些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现象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依旧巨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危害,为此中国一直倡导各国要以联合国精神为指导,相互尊重,反对将自身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以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民族的福祉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正如9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第73届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多边体系的践行者。中国曾被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2年,但我们从未动摇对多边主义的信念,从未放弃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坚守。
档案学本科生党支部 辛子倩:
我想就刚才第三个问题发表我的看法。我想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日关系是非常敏感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近代以来日本数次侵华所引发的中日民族矛盾所致。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日本,可能还会有仇恨这样的一层底色,特别是在日本政府不正视历史,不对他们所犯下的历史罪行进行认错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能够认识到中日友好的结果往往要好于中日敌对的结果。我们都明白铭记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避免让两个民族再次陷入巨大的历史悲剧当中,并不是为了让仇恨根植于每一代人的心里。挑拨矛盾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都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认同。央视曾报道过一位日本的纪录片导演。他在视频网站上也有自己的账号,拍摄了大概有200多集的专题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我觉得他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在日本解封后,他率领团队去武汉拍摄了一个疫情后武汉的纪录片,向国际展示中国在抗疫之后的面貌,这已被我们国家的官方媒体所关注并进行了报道。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文化的角度,借助互联网这种科技的东风,让中日两国人民能够真正互相了解。因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两国人民真正互相了解,能够正视过去、正视历史,并且愿意为曾经带来的伤害进行道歉和弥补,这样才可能更容易解开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结,让两国能够实现真正的友好合作、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