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丁月
近年来,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了这种公共福利。今年暑假,“透过博物馆发展看中国社会变革——对武汉市博物馆发展历程的调查与研究 ”调研小组在我院赵一鸣老师的指导下,对武汉市浏览量较大的几家综合博物馆展开了实地调研,用面对面的方式实地感受武汉市博物馆的发展变化历程。
在7月份,调研小组调研的博物馆主要包括武汉市博物馆和黎黄陂路博物馆。计划伊始,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黎黄陂路博物馆,感受时代和市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上个世纪之前,陆地交通尚不发达,海河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历代沿海、沿江、河边湖畔都是商业发达、百姓富裕的地方,也是人们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这里的人们显得更为“见多识广”。武汉与上海同在长江流域,浩浩荡荡的长江流经武汉,在上海汇入东海,孕育了极其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并形成了发达的世界港口贸易。
黎黄陂路这片地域在1897年被划入汉口俄租界,1925年前曾被叫做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1997年武汉市江岸区政府将其辟作街头博物馆加以保护,供后人瞻仰。
如今,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哥特式和洛可可式欧式建筑,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基督教青年会、顺丰洋行、邦可花园、巴公房子、和万国医院旧址等。
经过了多年的历史保护和武汉市民的生活变迁,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有着民国时期时期的外貌,可一砖一瓦的细节之间,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百年以来的历史变迁对人们生活的点滴改变。其实,游览过这个街头博物馆之后,你会发现,它所陈展的除了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文物,还有这里的生活情调。有的咖啡馆墙壁是用古朴的红色红砖砌成,楼梯间灯光朦胧,随意摆放着质朴的陶罐,就连装咖啡也是用麻布材质的小袋袋,一股浓浓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青花瓷图案的面池,古旧的坐凳,许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让你在不经意间爱上这里。
(责任编辑:陈殿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