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

AN ASSOCIATION

首页  >  团学风采  >  社团  >  正文
【心理周边】克服homesick,学会自立
时间: 2011年10月27日 12:57   来源: 原创   作者:记者团   点击量:

5个方法帮助大学生摆脱思乡之苦:

1 走出房间:最想家的时候往往是当你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给朋友,家人,男朋友/女朋友通网络电话,或者给最想念的人打电话,缓解想家的情绪。回家跟同乡聊天也可以,但是有时候容易演变成一个不良习惯,让你的思乡情绪更严重。如果你呆在房间里感到孤单并且想家,可以到校园咖啡厅读读书,或去计算机室写论文,即便你自己有电脑。试着让自己走出房间融入他人。

2 给自己一天的时间来伤感,然后继续前进:如果你某一天确实很挣扎,那就允许自己伤感并且想家。想家也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只给自己一天用来伤感,这天过后,你需要继续前进。走出房间,参与校园活动,跟朋友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参加社团,将注意力放在学校里有意义的事情上。

3 将学校变成你的大家庭:学校永远取代不了你的家,但是学校可以变成另一个你心爱的大家庭。想想你上大学前所热爱的一些事情,在大学里重新开始培养你的兴趣。你有没有好朋友呢,试试每周与10个新朋友聚会。你喜欢社团生活么,参加校园志愿者中心,竞选学生会,或者参与制作学生报纸。你享受社交生活么,找几个你感兴趣的俱乐部并且参加那里的活动。

4 去实现这些永远都不晚:如果你错过了俱乐部活动,亦或是几周过后,你认识的人仍然为数不多,这没什么大不了!大学最大的好处是,它不像高中的小社团,大学里随时都有人加入或退出俱乐部、学生会或者社会团体。到学生活动办公室要一份俱乐部名单,拜访一下电台,看看是不是需要新的DJ,或者看看你能不能加入校园活动委员会。或者在化学课上加入Smarties组并且参加每周四的学术研究会。去实现这些永远都不晚!

5 你并不孤单:你可能认为你是唯一与思乡病抗争的人,实事并非如此。主动接触别人,在你房间举办“离家“之夜,请大家带着毛毯、零食来看DVD。更好的是找几个朋友一起到当地无家可归者或妇女庇护所做志愿者。这儿会提醒你所拥有家庭是多么珍贵,能在学校学习是多么幸运。

告别依赖,学会独立!!!

一、依赖阻碍我们前行
学生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依赖父母

据媒体报道,有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他没有向在场的老师或学生询问、求助,而是着急地跑到考场外打电话找父母帮忙。最后这位考生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这样的考生独立能力太差了。
这种依赖心理可能与父母过分照顾有关。对子女过度宠爱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为子女准备好一切所需的东西,这样就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这使得孩子头脑中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更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赖父母。这位考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遇到任何问题都只能想到找父母解决,他们的头脑中没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观念,更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使他们没有养成自主、独立的观念和能力。

2. 依赖朋友

在学校中,离开了父母,依赖性强的学生就会把依赖对象转移到朋友、同学身上,他们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学生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和寄托。但是,朋友毕竟只是朋友,并非父母,他们不可能提供如同父母一样的百般关爱和满足,对朋友的过分依赖只会损害和朋友的关系。于是,那些依赖性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长久的朋友。这时,有些人会把依赖对象转到另外一个虚拟世界,那就是网络。

3. 依赖网络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魔鬼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至今发展速度极为惊人。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网络依赖行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网络依赖行为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为依赖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拔,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有研究者指出,网络依赖行为在精神、躯体和人格上都有具体的表现。
在精神上,存在网络依赖行为的学生以上网为生活中最大的乐事,一接触网络,他们就感到精神恢复到了极佳状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浏览各类信息、无节制地玩游戏或聊天,需要不断地增加在网络上的时间才能感到满足;当不上网时就感到情绪不振、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老想着上网。
在躯体上,饮食不规律或食欲不振,包括整餐未进,或者带着饭在电脑前进餐。不考虑个人清洁,生物钟紊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人格上,网络依赖者社会疏离感增加,不参加集体活动。有明显的社交焦虑,网上侃侃而谈,网下一言不发,甚至伴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情感障碍,抑郁等。

二、学会塑造独立人格

培养自主意识,实行自我管理,最根本的是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舍弃依赖、自主独立、自我管理。

(一) 独立人格包括哪些方面

个体独立的过程是在摆脱依赖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在的自我力量,能够自我做主,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平衡。独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独立是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摆脱自己过去所依赖的人或环境,形成内在的自我力量,从而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任,并与环境或他人保持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已形成的独立意识又具有动力性,成为自我动机,从而推动自我的发展。
当代学生独立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从大的维度上说可分为心理独立、经济独立、社会独立。
心理独立: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按自己的意见、观点判断和分析问题。心理独立又可以划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维度。在认知维度中,以独立思考为中心内容,自我决断为另一个因素,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从认知上做到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情感维度中,以情绪的调节为中心内容,情绪的体验为另一个因素,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有意识地进行情绪调节,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意志维度中,以自我控制为中心内容,坚持性为另一个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要自我控制,自觉抵制不良习惯、不良风气的诱惑,在学习上具有坚持性。
经济独立:在经济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有自我谋生的能力。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讲,勤工助学是维持现实生活,而就业准备则是为未来生活作打算。因此,经济独立又可分为生存的独立意识与职业生涯的独立意识。
社会独立:指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塑造独立人格的途径

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如果培养独立的人格特质呢?
当前,“怎么办?”“烦死了!”“郁闷!”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这表现出部分青少年学生遇事缺乏主见、浮躁的不良心态。就目前相当一些学生的人格状况和心理成熟度来看,极有必要让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学会说三句话:“我能行!”“太好了!”“需要我的帮助吗?”这三句看似平常的话,反映了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关爱仁义等重要而优秀的人格特质。

1.学说“我能行!”
敢于说“我能行”,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经受挫折的耐受力“我能行”这种观念的内化,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自信、自强,从而更好地创造开拓。如果现在小事都不能行,怎能指望他们将来成就大事?

2. 学说“太好了”
遇到问题时,不是只是抱怨“烦死了”“郁闷”,或者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是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保持开朗的心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3. 学说“需要我的帮助吗?”
青少年学生,从小到大都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而很少去关心别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学说“需要我的帮助吗?”这句话,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学习如何帮助他人,培养其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可以使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关心他人的乐趣,逐渐建立独立意识,摆脱依赖心理。

总而言之,当代青年学生追求卓越的人生,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而只有通过了解人格的内涵,掌握塑造独立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人格素质趋于完美,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责任编辑:陈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