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黄梅戏故里黄梅县,我们又来到了黄梅戏真正腾飞的地方——安庆市,如果说黄梅县是洋溢着黄梅古韵的小城,那么安庆更是掺了几分现代化风味。安庆素来被誉为“戏曲之乡”,从《孔雀东南飞》到《石巢四种》,黄梅戏正是在这片肥沃的戏曲土壤中焕发光彩。安庆的黄梅戏风味是揉碎了渗入骨子里的,甚至是晚风中的欢闹广场上,老人抱着素琴随性地弹唱几句,不成篇章也未曾字句雕琢,只有我们这些异乡人啧啧称奇,而于安庆人,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寻常光景,黄梅戏也不过是如人饮水,心中冷暖自在。
8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安庆市档案局,负责人吴科长、陈科长、蒋科长热情接待了我们,来到了会议室以后,他们详细介绍了关于黄梅戏的所有馆藏资源,安庆市政府十分重视黄梅戏曲艺术的保护,从1992年开始便举办三年一届的黄梅戏艺术节,每一届艺术节的所有档案都完好保存在档案局。三位科长详细回答了我们的采访问题,我们对档案局的方方面面工作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档案局关于黄梅戏保护的未来规划也有了一定认知,包括出版黄梅戏书籍、扩建展厅等等,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安庆这个城市对于黄梅戏由衷的深情。
采访过后,几位领导主动从库房调出了大量档案给我们参观。从老式唱片到磁带光盘,我们看到了在科技支撑下逐步进化的词曲记录载体;从民间售卖的小人书到戏曲演员手抄的剧本,我们认识到黄梅戏一直被全民广泛地热爱着;从七八十年代黑白打印的泛黄节目单到如今充满设计感的海报,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封尘下黄梅戏真正的容貌。这个城市为自身文化名片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令人动容。
在这之后,由于空调设备的问题,我们在档案局库房只做了简短的参观,档案局关于黄梅戏的呈现毕竟有限,几位科长又为我们热情指路,不仅为我们介绍了更好的了解黄梅戏的机构,还提供了领导联系方式,甚至在我们的生活方面也十分关心,除此之外,赠送了安庆市黄梅戏文化的书籍与光盘,给我们作为留念。
在下午,我们顶着烈日来到了吴科长所介绍的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博物馆吴主任安排了讲解员在我们参观中做了详细的讲解。展厅一共三层,共约3000平方米,虽然不算有气势,但布置得十分精致,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专题博物馆。馆藏涉及到安庆市黄梅戏文化的方方面面,走过陈列长廊,看到了黄梅戏的萌芽、生长、辉煌,看到了黄梅戏元素深入到了百姓票友的生活细节、衣食住行,也看到了知名戏曲演员为黄梅戏做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那份坚韧与热爱使我们无比动容。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精巧华美的戏服行头,尽管年代悠远,然而透过那些斑驳却不破碎的珠翠、模糊却依旧细密的针脚,我们意识到戏曲匠人的严谨态度是不容置喙的。黄梅戏表演讲究“宁愿穿破,不愿穿错”,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演员们对于戏曲艺术的执着守一也可略见一斑,我们也相信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将亘古流传下去。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我们见证了黄梅戏从历史的仆仆风尘中走来,一步一步,越发笃定、精纯,其中有创新、有改变、有坚守。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努力,可以使黄梅戏更为大众所珍惜。